2010年12月12日 星期日

991126仙島小學_戲劇

  今天我們先一起共讀了臺北市北投國小黃桂冠老師的文章:【談小學課程中的思考教學】。
 內容如下:
  「討論」是一種訓練孩子思考的最佳方法,讓孩子在討論中學習,在討論中尋找出屬於他們的思考模式。本文作者提供了語文課的思考教學規畫內容,希望分享給想訓練學生思考的老師們做為參考。
前言
    筆者擔任資優班教師,基於自編教材的需要,曾數次訪談在國中任教的朋友或家長們;徵詢他們對於國中小在語文教學銜接上的意見。為了提早加深孩子們對於中國古籍的熟悉度,於是嘗試在資優班小五、小六開設「古代寓言」及「論語」課程。一方面沒有進度上的壓力,同時也期望在語文教學上尋求更多思考探究的可能性,因此在教學法上採用「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所倡導的討論方式,重點在於思考討論,而不在記誦。
  每個學期,在召開課程說明會時,筆者都會先向家長說明開設「古代寓言」及「論語」課的意義與方式,同時也會說明需要家長配合協助的部分。以下分別介紹兩種課程的規畫內容。     
古代寓言
  學期開始的第一次課程,筆者會先和學生談談「什麼是寓言故事?」,藉著回顧學生所熟悉的「伊索寓言」等故事,來進入中國古代寓言的世界。
  接下來的課程,通常以莊子寓言開始,依序介紹列子、呂氏春秋、韓非子、戰國策……等(世說新語也是很好的材料)。每次上課不求多,大約只讀一到兩篇,先讀原文,再逐字逐句解說內容;然後提問,將提問的內容書寫在黑板上(提問者的姓名列在問題的旁邊,以備討論時、釐清問題時可以有諮詢的對象),然後逐題討論。有時在解釋文意的過程,也會很自然的討論起來,就不一定刻意中斷回去板書。
  原則上,本課程主要目的,在讓學生體認先民的人生智慧,並透過自己的生活經驗產生反思先讀原文的目的只是讓學生在閱讀解釋時不致被誤導,可以有一個可靠的參照標準。至於寓言故事則是提供學生更多生活上的經驗參照,不一定以真理視之。
論語
  首先,第一次上論語課,筆者會簡略講解「論語」的成書歷程,以及介紹孔子生平。為了加深學生對於孔子的印象,會安排在第二、三次上課播放卡通版的「孔子傳」,原則上每看一段落,我們會停下來討論對於片中敘述內容的意見。
  然後正式進行「論語」課程的教學,筆者會事先要求家長不用急著買課本;上課只要閱讀老師準備的講義就好了。而第一次都會先讀「公冶長」的「顏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藉著這一段生動的師生互動來開啟學生對孔子的第一印象。講義中會選錄四、五則不同版本的解釋,讓學生相互參照,自己歸納出最認同的解釋方式。討論過程大都是經驗分享,偶而會進到分析、綜合歸納的意見釐清。
  如此進行五、六篇論語的閱讀過程(會刻意安排書寫體例較不相同的篇章進行研讀),教師開始會要求學生在家長陪同之下,自行去書局選書;因為此時學生已具備閱讀註解的能力,並約略知道各家註釋的風格與特色;比較能選擇適合自己閱讀的版本。
  等每位同學都有書了,我們會安排學生輪流導讀,過程中,教師也是團體中的參與者,並不是單純的考核者。每則篇章在導讀者引導解釋之後,筆者會提出一些補充看法提供大家參考,但不一定會產生定論;重點始終是培養學生以更開闊的胸襟來看待事物的多樣性,而不是引導出唯一的結論。
以下舉一則課程記錄,來介紹師生討論的過程:
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論語原文)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本章的前半段比較沒有爭議,大概彼此參照各家版本的解釋,討論之後都可理解。但是「無友不如己者」,有的版本直譯為:「不要和不如己的人為友!」同學們都覺得這樣的孔子「怪怪的」!
  每個人都埋頭翻找自己書上的翻譯,彥霖和恆立也搶著翻開「論語別裁」,大聲讀著:「照他們的解釋:交朋友不要交到不如我們的。這句話問題來了,他們怎麼註解呢?『至少學問道德要比我們好的朋友』。那完了,司馬遷、司馬光這些大學問家,不知道該和誰交朋友了?照他這樣……交朋友只能交比我們好的,那麼大學校長只能與教育部長交朋友,部長只能跟院長交朋友,院長只能跟總統交朋友,當了總統只能跟上帝交朋友了?」全班都笑翻了,涵曄說:「ㄚ!那阿扁只能和布希交朋友了?」
  「也許我們可以從『論語』自己書寫的內容來找答案?」接著老師建議大家翻開「述而第七」的「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並邀請同學們依據每個版本的詮釋,來進行討論。
  綜合「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的看法來推論,「無友不如己者」是說不要看不起任何一個人,不要認為任何人不如自己。看到朋友的長處要效法他,看到朋友的缺失,要引以為誡鑑。這麼討論下來,同學們都比較服氣了,起碼不會覺得孔子是勢利眼。
  「至於『過則勿憚改』呢?這個『憚』字下得挺有意思的,要不要談談你們的看法?為什麼改過要『不憚』?」
  晴晴低眉斂目:「可是,我覺得有時候『認錯』實在需要承擔一些風險……」
  「例如什麼?」老師探詢著。「像是…像是大人的怒氣。」小小聲,囁嚅著。
「嗯!所以我們怕的,不是認錯本身?而是認錯所帶來的後果?」老師沈吟著……
  「是!也不完全是!」…大夥兒七嘴八舌的討論自己認錯的「痛苦」經驗,有的媽媽會傷心落淚,有的媽媽會暴難忍;而小孩,似乎總是愧疚悔恨,又不知如何是好?所以有的主張,不如就瞞下去吧,如果失信於娘,後果更慘!可是也有不同的意見。
  恆立難得開口:「就像『討厭艾麗絲』!」邊說,邊跑到書架上取來那本書,翻到書末:「你們看!就像它畫的,如果你說了一個謊,還要拿十個謊來圓它!」有人湊過去印證:「對耶!十個氣球,就像連環套一樣!」
  「所以,明知自己錯了,在沒有公開承認之前,其實自己心裡也是不好受的?」許多人沈默的點頭。「因為有些事並不單純只和自己有關,有時也會牽連到別人」有人面色凝重的說。
  「例如是?…」
眉毛一揚:「就像是作弊呀!你只要做過了一次,下一次你就更難抗拒了!因為你可能欠了別人的!」有人心有戚戚焉的應和著,一直反覆討論著到底早期認錯好?還是一直拗下去好?
  大家還陸陸續續的分享了一些自己犯錯之後內心的糾結,以及自己曾經嘗試過的面對方法。
  「但是,相對的,如果能夠克服這層畏懼的話,可以獲得什麼?」
彥霖低垂著眼瞼,靜靜的回道:「是『心安』吧!」
  「啊!」老師驚嘆著,忽然察覺「心安」是多麼的了不可得。
後記
  實施討論教學最大的收穫,是能夠真正的從學生的角度來看待形形色色的議題,在經驗的交流與意見的釐清之後,通常更加開廣心靈視野的,不只是學生,更是老師。 
資料出處:南一教育網http://www.nani.com.tw/ 

大家讀後的回應:
  • 文中提到的"孔子傳"大陸有電視劇,孔子可算是私校的創始。而古文明的埃及,其泥板塊、草編等學習素材,相較於中國的竹簡,似乎較不方便些。
  • 任何教學前的準備、資料收集,都是辛苦的,但相對的這樣的老師其實收穫最多,成長最快,教學也最輕鬆且最有效。
  • 好的哲學理論都是聊出來的,蘇格拉底的是,孔孟的不也是。知識不是用來背誦,要內化,要能內省,共同討論而行之。
  • 利用海報法的探索團體,切記紀錄要原滋原味呈現,可確認追踪。

  接著老師將大家分組,閱讀【仙島小學】中的各章節:第一組讀第一、二章,演出其中的仙獸。第二組讀第三~五章,演出其生活的社區。第三組讀之後的幾章中的一章,演出其課程。可能的話,可將角色畫出來,以紙偶方式演出。大家開始看著書,並討論要演的內容,另外也一面畫著圖。當大家準備差不多時,老師又加了一個任務,演出過程要加入一張【思考椅】,讓其中的一個角色坐上去,讓他說說他的內心想法,或問問他一些問題。
思考椅的用意(意涵):切換角色、俱體化思考、如坐針氈、空移。
  第一組演的是【鵬】與【鯤】。
  第二組演的是【古奇獸】。
  第三組演的是【庖丁解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