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7日 星期二

現在,大人應該看繪本

現在,大人應該看繪本



        你覺得繪本一定要給小小孩看的嗎?
  你覺得繪本一定只能當閱讀入門的工具?
  或是閱讀入門的過渡書而已嗎?
  你覺得閱讀繪本的人很幼稚嗎?
  如果別人看到你在看繪本,你會覺得不好意思,甚或覺得丟臉嗎?

  
看了台灣格林出版社總編輯郝廣才的《好繪本如何好》,再看看日本報導文學作家柳田邦南的《繪本之力》及《尋找一本繪本,在沙漠中……》,你將會對繪本有更深一層的認識。在《尋找一本繪本,在沙漠中……》一書中介紹的幾本繪本,都是最好的例子。柳田邦南認為:【繪本裡有靈魂的語言,可以在靈魂的層次上溝通。】他還特別提倡:『人的一生應該三次閱讀繪本或故事書。』大部份人只在年幼,以及成為父母或教養兒女時,兩次閱讀繪本或故事書。他認為年過半百親近繪本或故事書,與一個人的內心成熟度是有關的。

  書中介紹一本故事發生在中國蒙古的《馬頭琴》。他敘述一位學校老師賣力地詮釋著繪本「馬頭琴」的故事,而他的詮釋感動了班上一位腦性麻痺的孩子小司。之後這位老師讓全班同學合力演出皮影戲的「馬頭琴」的故事,並且讓小司扮演故事中的白馬。這場演出感動了許多人,也讓小司萌生了想去蒙古看真正的白馬的念頭,而當時的老師也答應了這個提案,不過幾年之後小司郤意外往生了。而當初許下諾言要帶大家去看白馬的老師,為了完成小司的遺願,便帶著小司的照片隻身前往蒙古,並且找到了白馬和當地演奏馬頭琴的首席演奏家。不僅如此,他還籌湊了筆不少的費用,邀請他們到日本舉辦演奏會,在演奏會中,所有的人彷彿經歷了一場蒙古的文化饗宴,當地許多殘障的孩子們也受邀參加。而另一本《獾的禮物》,一樣都在訴說著生命的形體雖然不在,但是靈魂卻可以用另一種方式長存人間的信念。

  而《1000大提琴的合奏》,取材於一九九五年阪神大地震發生三年後(即1998年),為了災後重建舉辦的「千人大提琴演奏會」。光是宣傳單上的補述訊息:『大提琴的琴音是小鳥的聲音、是風的聲音、是小狗的熱情、是夕陽的天空、是白色的花朵…… 七年前,對災後重建的願望就像風撥動著大提琴的琴弦,終成一種和諧的樂音。--心的步調一致了,感覺也對了……想必你的心裡一定吹著暖暖的春風吧!』就充滿了詩意,充滿了溫馨,更充滿了撫慰人心的暖意,可見的出,這是一本有深度的作品。

  除此之外,《尋找一本繪本,在沙漠中……》書中還介紹各項不同主題的好繪本,你可以沉浸在自己童年的懷念中、你可以省察自己的眼界是否變得狹隘或遲鈍、你可以在這嚴酷的社會生活中乾涸的心靈得到滋潤。其實還有更多更多,就等著你去體會與發掘。今後你可以抬頭挺胸光明正大的看你喜歡的繪本。(記得也要看《尋找一本繪本,在沙漠中……》哦!)

2 則留言:

  1. 這本書有很細膩的情感描寫。

    作者對一些繪本的感受,以及從繪本引發出的生命的感動和描述一位老師認真地委身地為一本繪本《馬頭琴》,一個孩子的生命去付出,在在令人感動!

    回覆刪除
  2. 我好喜歡讀這類的繪本書。

    不過,我知道的關於這類的書還好少,有機會的話,請多介紹一些這類好書:)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