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31日 星期日

老榕樹下讀報紙_李潼

  翰林版四上國語第七課,老榕樹下讀報紙,是由兒少作家李潼的作品所改編的。為了讓自己更了解李潼"在地文化"的理念,以便能讓課程中更充滿文學氣息,我趁回嘉義老家看望老父親,另撥空南下到台南市的台灣文學館,參觀了「再見李潼──兒童文學的呼喚 」特展。





  李潼一生創作六百多萬字,出版70多本作品,期待能將多姿多彩的 李潼文學活潑的呈現在民眾面前,特別也能讓國小三四年級以上的孩子,有個豐富好玩的想像與互動空間。整個展示規劃,共分為五大主題,沿路有個「小李潼」引導陪伴,隨時可以轉換動線,進入李潼千變萬化的故事情節裡。
  "李潼"是筆名,本名賴西安。會取筆名為李潼有二個原因;一是李潼的台語讀音和"兒童"台語讀音很接近;二是他認為"兒童是最可愛的人類"。也因取此筆名,更符合了他想為兒童做些什麼的使命呢!
  上課前幾天,我特別上網搜尋了他在民歌時期,炙人口的歌曲:月琴和廟會,利用午休和下課時間,強力播送。

  有孩子不解的前來詢尋:老師,你為什麼一直放這二首歌呢?我們聽得都快會唱了。然後在播放三天後的一個下課,真的就聽了一個孩子在哼著廟會這曲子。
  上課時,向小朋友介紹李潼,發現他們更有興趣了,而因為學年各讀書箱,班上正好輪到"水柳村的抱抱樹",也是李潼的作品,小朋友竟開口要我請李潼來和大家"與作家有約"。我很是開心,不過也為小朋友的純真想法,有許多傷感,當我說他已在天堂國時,孩子才明瞭一切。
  不過,孩子在學這課時,所表現出來的態度,和以往截然不同,可能是不想辜負我大老遠前去台南市取經的辛勞,可能是不想辜負李潼對兒童的用心付出,也可能是對這一文學作家有了更深刻的共鳴,不管如何,我相信,這一課,給了孩子很不一樣的人生廣度和深度,我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